木業企業如何應對后疫情時代的挑戰?
發表時間:2021/9/23 20:41:52 / 熱度:567℃
2021年上半年,全球木材價格大幅上漲,截至5月,全球最大期貨市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木材價格已超過1000美元/千板尺,國內木材市場也呈現出一日一價,甚至半日一價。
同時據上半年采購經理指數(PMI)顯示,受上半年木材價格暴漲影響,木材企業生產放緩,產品庫存減少,新訂單需求降低,且交貨時間進一步延長。
目前,中國每年的木材消耗量將近5億立方米,包括原木、板材刨花板、纖維板等。2020年度,我國新投產刨花板生產線16條,新增產能309萬立方米/年。根據測算,到2020年,我們國家的木材需求量可能要達到8億立方米。
由于受疫情、政策、海運、陸運等因素影響,下半年木材進口數據對比2020年將不會有所增長,對于木材貿易商來說,即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同時,當前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,國外木材的減供影響國內木材供應,即使我國企業陸續復工復產,但下游行業對木材的需求持續上升,預期未來木材價格將會繼續上漲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木材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還面臨著幾個挑戰。
一方面,隨著各個行業的快速發展,木材市場迎來空前的“缺貨”。人造板、木門、家具等產品都使用木材作為原材料,我國木制品相對價格低廉,質量有保證,不僅滿足國內需要,也受到國際消費者的喜愛,亞洲、北美洲和歐洲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從我國進口木制品,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。
例如,今年上半年,膠合板出口量同比增長20.72%,纖維板出口量同比增長89.49%、刨花板出口量同比增長152.36%。其中,纖維板出口量創歷史新高,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洲、俄羅斯和中東等地區,得益于我國纖維板質量的提升。
而在疫情影響下,木材供應嚴重失衡及物流成本的飆升,上半年國際木材市場價格波動劇烈。盡管隨著我國人工林采伐量的增加、國際供應鏈的調整、一系列“保供穩價”政策的實施,木材價格上漲得到遏制,但我國的木材資源獲取不穩定,受國際市場影響嚴重,木材供應鏈安全可控形勢比較嚴峻。
另一方面,木材加工行業亟待轉型升級。例如,對于鋸材市場而言,由于森林資源的減少和社會對鋸材需求的增加,當前發展面臨供求關系失衡、產能過剩、產品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。同時,市場參與者多為中小企業,價格競爭、產品同質現象嚴重。
另外,由于我國木材加工行業整體科技研發投入不足,導致人工林資源集約化經營與高值利用水平不高,且行業整體智能化、綠色化水平低,行業惡性競爭,質效不高。
那么,應對這些挑戰,木業企業可以怎么做?
一是重視木材資源安全問題,確保木材供應鏈安全可控。要大力發展人工林,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,提高人工林資源集約化經營與高值利用水平。而木業企業也要圍繞自身的供應鏈管理,從建立穩定的木材供應基地,到木制品輸出,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,使木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數據化、標準化,提高木材資源利用率,把控企業產能,確保木材資源供應自主可控。
二是木業企業要強化科技創新,從生產、設備、加工工藝、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創新研發投入,提高木材資源綜合利用率,提升木制品附加值,實現木業高質量發展。例如通過增強木材物理性質,減少熱帶闊葉木材的使用量,用更少的木材生產地板、木門、和家具;研究人造板的二次貼面技術,以低成本制造出多姿多彩的飾面,滿足消費者設計感和個性化需求;研制發展工程木材料,為木結構建筑發展提供配套材料,等等。
此外,面對原材料不足、原材料價格上漲、木制品需求量大等問題,木業企業、行業協會等社會各界應該協同努力,加大木材循環利用,加快人工中高檔木材替代林以及速生林、工業原料林的培育,提高國內木材生產供給能力,才能自給自足,不用再“看別人的眼色”過日子。